近期,各城市十四五规划陆续发布。成都市将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纳入“十四五”时期全面实施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将彰显“全龄共享·友善公益”城市气质,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把柔性关照渗透到城市规建管运各个环节中。
目前,在充分考虑社区街道年龄结构和辖区家庭的服务需求基础上,成都已初步确定8个老幼复合型社区综合体项目选址,营造老幼“代际融合”社区生活场景。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也指出要鼓励建设年轻人、老年人融合居住的综合社区和长租公寓,打造代际融合、充满活力的长者社区。
什么是代际融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代际计划的定义:代际计划是令老人和年轻一代之间进行有目的的并持续交流资源和学习的工具。其基本运行模式是在互动时间将老人同年轻一代召集在一起,实现良性互动,加强了老人的社会参与度,使老年群体不被边缘化,满足两个群体各自的心理需求。
欧美国家由于较早踏入老龄化阶段,代际互融模式的起步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出现老幼共养模式,现发展较为成熟。
我国虽然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5岁人口占比13.5%),但由于进入老龄化时间较晚,我国目前在这一模式的发展尚处于相对空白的阶段。
积极老龄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必然趋势的最佳策略,而代际互融恰恰是促进积极老龄化的重要途径。下面我们参考几个成熟的项目案例,来看一看发达国家是如何落实代际互融理念的。
案例分享:
提到代际互融,不得不提的便是知名的新加坡海军部项目。和睿在上一年度的公众号文章中已有详细介绍,本文不再赘述。详细介绍可见:养老综合体——全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萌发的新业态
经典代际融合社区项目——新加坡海军部落村楼层布局
案例一:德国多代屋项目——成熟的合作机制借鉴
德国是最早步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之一,预计至2030年,老年人口比重将增加约10%,占德国总人口的36.6%。截至2020年,德国老龄人口比例(65周岁及以上)为21.7%,位居世界第三。
严重的老龄化使得政府难以为养老院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加之德国人较强的独立意识,单身家庭越来越多,较抗拒养老院生活带来的约束感。
基于以上的现实背景,多代屋(multi-generational house)模式得到了机遇发展并日渐成熟。它提倡的是非血缘关系的社会力量互助,通过不同代际之间的交流互动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帮助,并激发社区活力。
此种模式早在 1980 年代便有民间项目开始尝试。根据联邦政府官网显示,截至2020年,政府已在德国资助并建立了540个多代屋, 目前已形成相对成熟的合作机制。下述以德国的利多多代屋和利希滕魏腾多代屋来分别说明实现多代屋可持续运营的两大基本要素:合作机制、设计策略。
合作机制(科隆利多多代屋为例):
合作机制为项目前期启动过程的运行模式和后期使用的原则依据。是项目是否成功的框架基础。简单来说,就是项目参与的主体构成。合作机制可视为项目的软件基础,大致可从性质上分为居民群体、政府组织、企业组织以及社会组织。其各自的功能大致如下:
参与者间的优势互补能有效利用多方资源,下图为科隆利多多代屋参与主体关系示意图:
利多多代屋的参与主体中的居民群体主要由“积极老龄化”组织与“关爱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组织成员构成,他们是利多社区建设与社区运营的实际参与者。前者代表了50岁以上市民的利益,鼓励老年人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后者是一个服务于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公益组织,推动城市的无障碍建设,帮助患者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参与该项目的主要政府组织为科隆市政府,主要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充分发挥了政府的综合协调作用。除此之外,其他层级的政府部门也有不同程度的参与。北威州政府通过“创新老年居住组织”(Neues Wohnen im Alter e.V)提供信息技术支持。联邦政府则对住房援助等问题予以法律保障。
GAG地产公司是参与该多代屋项目的主要企业组织。社会组织以地方性公益组织为主,它们面向当地居民需求,希望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设计策略(以利希滕魏腾多代屋为例说明):
适宜的建筑设计策略能在后期保障项目的顺利运行, 促使住户的和谐相处和互相帮助。可理解为多代居的硬件基础,它包括项目选址、平面户型布局和互动空间设计3 个环节。
○ 项目选址:由于多代居住户的年龄跨度较大,需要考虑到住户的不同需求,其选址,特别是跟生活必需品购物场所、医药服务、公共交通、娱乐场所等的联系尤其重要。而最关键的因素是老年人的对各种日常服务设施可达性和对环境安静的要求以及有小孩的家庭对教育设施的需求等。利希滕魏腾的选址离商业文化中心有一定距离,但又有便利的服务设施和安静氛围的住宅区中,适合老年人居住。
○ 多样的平面内户型:主要需要体现对年龄产生的不同使用需求,表现为多样性以及对邻里活动空间的特殊考虑。以利希滕魏腾为例。总建筑面积约800㎡,共5层。1 1户公寓,户型面积约37~91㎡不等。由于住户参与前期建筑设计阶段的工作。户型平面体现出充分的多样性.每层、每户的平面布局都不一样。共有11种户型。对应5种住户类型:
○ 互动空间设计:交互空间的设计为设计策略中最核心的部分,直接体现了代际互融的意义。互动空间包括公共庭院、公共活动室、 走廊、阳台、种植园等。
其中公共庭院是最大的公共活动场所,是小孩玩乐和住户户外聚会的主要空间。由于每户都能看到或者听到公共庭院中的活动,所以庭院对集体交流活动的号召性最强。公共活动室为多代居中 常见的特色空间,是住户进行每周固定例会, 以及住户平日聊天交流活动的室内主要场所。若有住户朋友来访,也可供其过夜。
利希滕魏腾的公共种植园位于庭院一角,自种植花园丰富了住户的业余生活,创造了共同相处的时间,利于融洽住户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鼓励了老年人的户外活动,如下图。
由上述德国两个案例看,其多代屋可以稳健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完善的合作机制,其中多元的参与主体保证了政府为主导,法律为保证,社会力量和资本参与的可持续的发展基础。另外对于项目的户型设计上尊重不同代际不同人群的各自需求,保证了户型的多样性。在整体设计上注重公共交互空间的功能打造,确保创造代际之间的互融机会。
案例二:美国西雅图代际学习中心——老幼互融,“大人有时也需要帮助“
据预测,美国在今后25年里,65岁以上的人口将增加一倍,据美国卫生资源与服务管理局显示有43%的老年人时常感觉到孤独。如何面对老人,是整个美国将会面对的问题。
截至2018年,美国共成立了近600个代际项目,其中的西雅图代际学习中心最为成功,目前机构内幼儿园的入读名额已供不应求。下图为代际学习中心的两种模式:
西雅图代际中心为一家服务400多名高龄老人的养老院,同时也为5岁以下的幼儿提供托儿服务。每周5天老人与儿童会一起进行包括音乐、共进午餐、说故事、手工等一系列活动。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曾报道说,“代际学习中心”一方面让老人重新发现并肯定了自我价值,他们在跟孩子接触中也获得了更多乐趣和欢笑;另一方面,孩童比之前更能接受残障老人了,更清楚地懂得人的衰老过程,从老人那里收获了无条件付出的爱,还意识到“大人有时也是需要帮助的”。
同样,布里格斯认为:“老人拥有丰富的生活智慧和经验,如果不能好好地加以利用,将是社会的一大损失。而把养老院和幼儿园开在一起,是一个让老人再次融入社会的伟大案例。”
该项目中,老人的丰富的精神生活需求得到了满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养老院在老人的心理建设服务方面的压力,服务质量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提升。儿童同样得到了长辈的教育与关怀,幼儿园的教育服务水平也相应得到了提高。该项目在运营过程中达到了各方互益的效果。
案例三:荷兰Humanitas Home ——代际互融的多种可能性
背景起因:一是因为荷兰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缺失以及护理相关财政缩减的问题导致的护理资源紧张。二是荷兰的学生宿舍价格昂贵、数量有限。三是长期在疗养院的老年人有较强的孤独感。
Humanitas Home原为普通的疗养院,从2012年起开始免费接待大学生入住机构。截至2019年,公寓内共有6名20多岁的大学生和160名85岁以上的老年居民。大学生每月为养老院提供30小时的志愿服务以换取公寓内免费居住的空置房。
他们帮助老年居民使用电脑平板智能手机等新兴电子产品,老人通过facebook和instagram实现了与家人间的在线联系。时常一起做一些生活娱乐活动,如一起玩传统的荷兰游戏和大学生的饮酒游戏、一起外出购物以及聚餐等。
在这里,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付出劳动后的社会报酬,更是收获了关于成长和人生的感悟。在这里,老人不像是被管理而是自然的生活,孤独感大大减少,社区活力大大提升。
总而言之,多代互益是Humanitas home模式的核心。在这过程中,Humanitas home 的逻辑是从医疗保健服务只是单纯的为人们规避风险生存下去转变为人们根据自己的能力过上与其需求相匹配的更幸福的生活。Humanitas home的代际模式不同于美国西雅图的代际学习中心聚焦于老幼,而是老年与青年。Humsnitas home的成功侧面说明了各个代际共融模式的多种可能性及可行性。
结论启示:
目前,我国尚未出现成熟的代际互融社区。近几年,政策逐渐开始提出“代际互融、全龄共享:的概念,在改善老龄群体居住环境的同时,开始重视老年人的社交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促进积极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