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根据国际上对老年化社会的通行标准,我国在上个世纪末就已经步入了老年化社会。截至2017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44亿人,占总人口的10.5%,且每年以1000多万人的速度增加。预计到2050年,我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约占总人口的35%。
面对生活能力逐渐下滑的老年人群体,如何配置卧室家具以适应、满足他们的住房需求,已成为时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和睿养老通过分析老年人的行为特征,提出了卧室家具适老化设计对策。
——人口老年化数据分析
二、老年人的行为特征
正所谓量体裁衣。要设计出适合老年人饮食起居的家具,应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来分析他们的行为特征。
(一)生理变化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具体表现为:体力弱,视力、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身体平衡能力下降,对外界的应激反应速度迟缓等生理障碍。
(二)心理变化
由于生理上的变化,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情绪上的波动,导致出现自卑感、失落感、孤独感、急躁感和抑郁感等心理障碍。
——老年人生理、心理机制的变化
三、卧室家具设计对策
(一)床的设计
障碍情况:
障碍一:大多数老年人都有夜起如厕的习惯,而普通床铺会让部分老人上下床甚至连翻身都存在困难。
障碍二:大多数喜欢看书的老年人会在床上看书,而普通床铺的床头靠背角度并不太适合久坐。
障碍三:普通床铺难以满足老年人对舒适度的要求,导致了大多数老年人存在睡眠不好以及难以入眠等问题。
设计对策:
方案一:降低上下床的难度
1、针对部分老年人上下床困难的问题,床铺的设计高度不宜太高或太低,应以老年人的膝盖弯高度为设计依据,控制在435mm 内。
2、针对下肢不便的老年人,应在床的一侧或两侧安装扶手以方便上下床,如考虑轮椅使用者,则床面高度应与轮椅座位高度接近(500mm左右)。
3、针对下肢残疾的重度护理型老人,为便于他们起身,可选择能调节床具上半部分角度及高度的床铺。
——双扶手可升降床铺设计
方案二:增设床头倚靠
针对喜欢床上阅读或者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应提升床头靠背的舒适度。可采用能调节角度的床头。
方案三:适宜的床幅面
由于人在睡眠时姿势会经常变化,为使人睡眠时舒适,应该按偏大身材来设计,同时为了和通行标准的床上用品配套,单人床建议选择尺寸为1200mm×2050mm。而老年人较浅的睡眠也应避免夫妻二人互相干扰,因此双人床也应尽量使用1800mm×2050mm的较大尺寸床具。
——可调节床头角度的舒适大床
(二)衣柜的设计
障碍情况:
障碍一:老人因腿脚不灵活,所以取放太高或太低物品时往往会遇到麻烦。
障碍二:老年人因视力下降,柜内光线太低会给他们带来不便。
设计对策:
方案一:降低取放物品的难度
为了便于老年人取放衣物,可以设置升降衣架,以避免老人的躬身和爬高的取放衣物,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同时也较为省力。
——可升降衣架的衣柜设计
方案二:增加柜内明亮度
针对在衣柜中查找衣物时光线差的问题,可于衣柜顶部或内部安装照明灯。
——有补光效果的衣柜设计
此外,对于家中有轮椅使用者的情况,建议使用移动门衣柜。节约空间,便于轮椅使用者取放衣物。
——移动门衣柜设计
(三)床头柜的设计
障碍情况:
老年人会将药品、手电等物品放在床头柜上,同时喜欢阅读的老人还会把报刊杂志等体积较大的物品临时放在床头柜台面上,一旦晚上起床要用手电筒或者紧急情况要拿药瓶时,极有可能会找不到或者碰掉其他物品。
设计对策:
合理设计床头柜抽屉,为了紧急情况下能快速拿到所需物品。床头柜的上层可采用格栅式抽屉,即抽屉内部分好功能区块,这样各类物品整齐摆放,一目了然,较好地解决了物品混乱堆放的问题。
——多层床头柜设计
(四)座椅的设计
障碍情况:
障碍一:由于老年人腿部、臀部肌肉力量不足,从座椅上起身时需要借助支撑物来保持身体的平衡,而常规的座椅很难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障碍二:常规的座椅太软或太硬,久坐之后会阻碍血液流动,对老年人身体健康极其不利。
设计对策:
方案一:针对老年人肌肉力量不足难易起身的难题,可以增高老年人的座椅,以便于他们起落。
方案二:适当增加座椅的宽度,为老年人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此外,座椅的背倾角和座倾角应相应增大,以增加座椅整体的舒适度。
——扶手可拆卸可升降坐便椅
五、结论
老年人在卧室的行为特征可以与其卧室家具直接联系,引入无障碍设计原则,可以针对性地提出设计方法,方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尤其针对身体较差,行为能力严重受损甚至丧失的老人,运用这些方法设计出的家具可以加入大量辅助功能,提高老人自主活动的程度。
老年人卧室家具的设计,除了要根据老年人实际情况为基础外,还得注重家具摆放的位置(尽量贴墙摆放)、卧室整体格局的布置(家具之间的搭配、光照、隔音等)。
总而言之,一切居家设计都应以“给老年人生活带来便捷”为核心,少些没必要的装饰,多点实用的配置,尽力为老年人打造舒适的安乐窝,真正让他们过上“老有所居,老有所乐”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