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睿视角 Insights

适老化照明的六大设计要点 2017-12-07


视听不稳,一直都是高龄者的一大痛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眼对光的敏感度逐渐下降。蛋白质变性导致的白内障,视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严重退化引起的老年黄斑变性,眼调节能力下降导致的老花眼等各种眼科疾病在老年群体中的频频多发,更是给老人视功能带来沉重的负担。

为了能够看清物体,老年人的照明设计的需求要比正常人高的多。针对老年人的视觉特征以及对照明的需求,何睿归纳出如下六个设计要点:


合理照度

由于瞳孔对光的灵敏度日渐衰弱,老年人对照明亮度的需求要远远高于其他人群,因而很多老年公寓在设计时选用的照度都要比一般居民楼的高。但一味地追求照度也是不可取,甚至可能会弄巧成拙。究其根本,造成视力缺陷的原因不唯一,照度的影响也就因人而异了。


结合以下两个案例,让我们一起直观地感受照明亮度对于不同患病人群的影响。


案例1:患有并发性晶状体厚囊混的病人在亮度较小的环境下的视觉效果往往会比高亮度环境下的视觉效果好,这是因为该类型的病人晶状体上有混浊物,在高亮度环境下,瞳孔缩小,而进入瞳孔的光有限,光线恰好落在晶状体的混浊物上,就导致了视觉障碍。与之相反,光线较弱的环境中,人的瞳孔会放大,进入瞳孔的光线就比较多,光线穿过没有被混浊物覆盖的晶状体的几率就更大。在为这类老人做照明设计时,选用的照度就不宜过高。


案例2:患有青光眼的患者眼内压会间断或持续升高,由于低亮度的环境下的瞳孔扩张,房角会被挤压得更加严重,眼压升高加剧,最后致使病情愈发加重。相反,在高亮度环境下的瞳孔自动缩小会使房角受到的挤压减小,眼压下降。故而针对青光眼的高龄患者做设计的时候,所选用的照度不宜过低。

结合老人的病情来具体分析,科学合理地设计照明亮度

厅明室暗

如果室内所有空间的灯光强弱都一样,将会给居住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在合理照度的大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考虑各个使用区域的需光情况。


一般而言,住宅照度需求的规律如下:

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门厅、走廊和阳台


(1)客厅。客厅的照明设计要在满足节能舒适的基础上实现灵活多样,富于变化的特点。在客厅人较多时,就要求客厅的亮度较大,要实现全方位均匀的照明;而在看电视时,为了保护视力,可适当降低亮度。


(2)卧室。卧室照明也要求有较大的弹性,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局部照明。考虑到一些老人阅读需求,主灯的照度要求较高,但同时应设置相对低柔的辅助照明,以满足睡眠需求。


(3)厨房。在天花板或墙上设置普通照明外,在切菜配菜部位可设置辅助照明,光线要求柔和而明亮,便于操作。


(4)卫生间。卫生间一般对照度要求不高,满足视物需求即可。


(5)门厅、走廊和阳台。这些室内结构一般都是不经常有人长时间停留的地方,对照明的亮度要求不高。

所谓的“厅明室暗”原则,就是要求在照明需求不同的区域选用不同照度的灯具,达到令人舒适的照明效果


均匀过渡


Rubbin和Haegerstrom-Portnoy等科学家对眩光敏感度,对比对敏感度以及暗适应对眼睛视觉功能等一系列的实验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明与暗适应能力大幅度下降。并且由于眼调节功能的衰退,受到眩光后的恢复能力减弱。


明与暗适应能力,是指人在明亮环境与暗处环境转换时的适应能力。当我们从长时间处在的明亮环境突然进入暗处,或是从长期处在黑暗环境突然进入亮处的时候,极端的亮度对比会导致视觉敏感度的下降,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期后,视觉感受度逐渐增高,才能够正常视物。而这种反复的极端亮度对比,除了会引起视觉不舒适和视觉敏感度的下降,还可能致使丧失明视度。

为贴合老年人的视觉特征,住宅内应当尽量避免聚光灯的使用,选用相对柔和的筒灯或者是使用灯膜弱化光线。不同区域间的光照也需要均衡过渡,尽量减少光照之间的偏差。


暖色温


相关科学研究,住宅环境的色温在2700-3500中最为合适。而一般养老社区中最常见的三种照明光源的颜色分别是是暖黄色,暖白色和冷白色。其中暖黄色的色温在2500K-3000K之间,暖白色色温在3000左右,冷白色色温在4000K左右。在室内大面积使用暖色光时,能营造出温馨祥和的环境氛围,可达到舒缓老人情绪的作用。冷色温光感清爽干净,但同时也很容易让老人产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

但需要注意的是,光源色温对人的影响也并非绝对。它和照度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共同作用于人。(具体的影响,见下面的表格)


辅助照明


照明设备除了要满足住宅内各大使用空间的照明需求外,还需要考虑住宅中的走道,门厅和楼梯等交通空间的照明需求。故而除了基础的大灯外,还需设有各种辅助灯来辅助。辅助灯的照度一般比基础大灯要低些,但它在夜间照明的功能同样不容忽视。在背景灯的选择上,同样有严格的要求。亮度太低,老人容易磕磕碰碰,亮度太高,又容易破坏老人睡眠质量,导致失眠,选用合适的辅助灯也是至关重要的。


当前市场上的辅助灯大致可归为两类,一类为长明灯,一类为感应灯。


常见的长明灯主要是小夜灯,这种灯光线比较柔和,且耗电量比较少,可作为夜间的长明灯。同时更加人性化的是,它的照明亮度常有强弱两档之分,亮度可调节,使用者可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调节自己需要的档次。如果配以精油香薰使用,有助于安然睡眠。不仅如此,随着科技发展,小夜灯变得愈来愈智能化,甚至能够根据周边的光线自动开启或者关闭。

感应灯一般为声控感应或红外线感应灯。当人进入开关感应范围内,开关自动接通负载,使电灯工作。人走之后,开关延时自动关闭。真正的做到人到灯亮,人离灯熄。在玄关处或者走道安装这类感应灯能够大大减少老人摸黑找开关的困扰。



智能控制


采用智能化灯具。科技的发展,使得了生活中最普通的事物也在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机械开关,无论开还是关,都需要人起身来操作。而智能化灯具打破了这”摸黑来开灯,关灯摸黑走”的尴尬局面,不管是前面提及的用于辅助照明感应灯,还是只需要通过遥控或者WiFi远端操作,就可以实现轻松管理的照明设备。科技的发展,使得了生活中最普通的事物也在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在享受着智能化操作给生活便利的同时,我们需要注意智能化产品的人性化发展。在满足住宅内日常需光的基础上,产品操作应弃繁就简,遥控按键标识要足够显眼,甚至是能够根据人、时、地需求而自动调变,以满足使用者的最大需求。


毕竟“lighting for people”(照明以人为本)

上一条: 植物景观设计要点分析——在医疗与养老空间中的运用

下一条:一键收藏老年卧室设计要点!

返回